大家好,我是公子。
这几天,“鼠鼠我鸭”火了。
起因是,6月1日,在江西,一位学生在学校食堂吃饭时,发现了一块异物。
他再三端详,这黑乎乎的面容,修长的牙齿,仙气飘飘的胡须……怕不是老鼠头?
可食堂阿姨坚称,这不过是鸭肉。鸭肉与老鼠头,风马牛不相及,两者岂能轻易混淆?
本就不服的学生,气得拍下视频,发到网上让大伙儿评理,大部分网友认同该学生的说法。
公子看到异物和老鼠头的对比图,两者不能说毫不相干,只能说一模一样。
有动物专家表示,如果图片没有作假,80%的概率是老鼠头。 原本,大家以为这是常见的食品安全。但没想到,6月3日,学校发布情况通报,那块异物,其实是鸭脖。
学生特意出面澄清,声称自己看走眼了,异物并非老鼠头。
除了学校和学生,相关部门也拍板,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反复对比后确认为鸭脖。
食堂否认,校方发通报,当事人认错,官方帮助辟谣……按理说,一套组合拳下来,应该能让舆论熄火,事情尘埃落定了。
可现实却是,网友继续抬杠,留言区各种“闲言碎语”,调侃官方是在睁眼说瞎话。
大家不理解,究竟是鸭子出了轨,还是老鼠劈了腿,才会有如此鼠里鼠气的鸭脖?为此,网友开启了“鸭脖说”,表示这是个新奇物种:鼠鼠我鸭!
还贡献了不少名场面,比如有的将老鼠和鸭子P在一起。
有的因此制造新成语。 有的开发出了鸭脖版找不同。 有的含泪说道,活了几十年,才知道自己属鸭脖。 有的编出段子,解释鸭脖的牙齿和长须,分别对应是什么。 层出不穷的梗,看得公子捧腹大笑,赵高要是知道了,都得反思自己指鹿为马,想象力不够。 与此同时,有网友爆料,涉事学校的老师对学生下发通知,教学生如何去控评。 好巧不巧,为鸭脖正名的文案,还真出现在了留言区。内容整齐划一,评论时间密集,IP地址全集中在事发地江西,太像是学校安排的水军。
尤其是这所学校,确实存在这么一号人物,让爆料显得无比真实。 其实,这不是该校第一次因为“老鼠”翻车。早在2008年,在学校的贴吧里,有学生吐槽,听说食堂的菜里面有老鼠头。
2023年,又有学生吐槽,听说吃出过老鼠。 2023年,相关部门曝光学校的饭堂后厨进老鼠,学校为此做出立整立改的承诺。 从2008年到现在2023年,15年的历史,老鼠算是学校食堂的常客。那么这一次学生吃出来的,到底是不是老鼠呢?
昨天,知名科普博主无穷小亮,发视频表示:
仅从照片来看,该长眼睛的地方有眼睛,该长胡须的地方有胡须,上门齿,下门齿,下颌骨,都符合老鼠头的特征。
老鼠头有毛,而鸭脖一般都是扒了皮的,从学生发出来的照片来看,有细细的绒毛,不符合鸭脖的特征。
正如无穷小亮在视频里说的,官方如果想辟谣的话,就要说清楚,那个像鼠牙的,其实是什么,有没有官方现场拍的检测视频。拿筷子碰一下那个牙,是不是软的;那个毛,也给出结论,到底是什么。
官方如果能给出够硬的证据,解释清楚这些问题,相信就迎刃而解了。
或者,更简单粗暴一点,学校领导开直播把异物吃了,都比打官腔有用得多。
而不是像现在这样,用春秋笔法,写一篇不够真诚的回应。
学校在回应中称,那块异物就是鸭脖。而得出这个结论,是由“学生邀请同学,通过肉眼判断后共同得出。”
谁知道学生们有没有被威胁呢?他们是否为了毕业证,只能改口,称自己先前看错了。
有网友锐评,那不是老鼠的牙齿,是学士帽上的麦穗。
而监管局,当时只是根据当事人拍的照片,没等检测结果,就信誓旦旦地说是鸭脖。
(来源:央广网)送去检验的,也只是食物留样,就算检验结果是鸭脖,说服力也不够。
按照正常的逻辑,应该是直接拿异物去做检测,才更有说服力。如今,也不知道那块异物,被处理了没有?
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,重点已经不是“鸭脖还是老鼠头”的争议,更多是在校方的操作手法、处事思维,公信力丧失等问题。
当第一步走得不用心,后面的每一步都会被动,如果步步走错,所引发的不信任感只会积重难返。
学校现在是自食其果,其敷衍的态度,让自己陷入“澄而未清”的尴尬之中。
公众想要的,一直是透明的求证过程,而非简单的结论。
6月7日,江西省教育厅回应称,相关处室已经介入该事件。
希望能给大家合理的说法,让磨灭的公信力恢复。不然,在大众眼中,那块薛定谔的鸭脖,只会是老鼠头。
公子说:
由于微信改版,不星标公众号可能收不到我们的推送,朋友们一定要按照下面的步骤,把“公子故事会”设为星标哦。 公子每天为你写热点文章,希望我们永不失联。
不要忘记“添加星标”哦!!!
欢迎围观公子的朋友圈
和公子一起交流
点个赞和在看 支持一下